我們講蓮華生大士的話。祂首先第一句是講「以智慧為父」,這句話我們已經談過了,但是這句話是很深奧的,因為要有無上的智慧,必須要又深、又廣,才能夠體會到無上的智慧。
我舉一個例子講,有心去修行的人,觀音這個世界,他知道一切的名位,不過是暫時的。在感情上講起來,你也可以觀察得出來,那也是暫時的。還有,對於子女方面,也是一種暫時的現象。金錢上講起來,在娑婆世界裡面,富貴榮華也等於是一場夢,一切看起來好像都是虛幻的。
他明白了諸行無常以後,他就想要清淨的解脫,他就進到深山去修行。我們可以講這是一種很智慧的妙觀察智。名利、地位都是幻的,家庭、子女也是一種幻,這是無上智慧的一種覺悟,很特殊的。有些人看法就是這樣子,但是另外一種看法又不一樣了,這個也是一種智慧,另外一種看法是這樣子講,你看破世間,你一個人去走修行的路,出家,到深山裡去,獨自去了生死,你這樣子的生活,對整個娑婆世界有何益處?生你何用?你活著何用?你的生存何用?的確想一想也沒有什麼用,你一個人去了生死,你一個人了了,你對整個娑婆世界有何益處?一丁點的益處都沒有,所以生你何用?活著何用?你身為一個人又有什麼用處?所以這個也是一種智慧的言語。
像我以前修行的時候,我覺得出家修行,過清淨的生活最有意義。想一想,的確是的,所以你立志,你行解脫之法,修清淨之行。但是也有人講你-你這個是「XX」,像你這種人,活著一點益處都沒有!試想一想,你對社會、對娑婆世界有何益處?這是另外一種智慧產生出來。
所以怎麼辦呢?這兩者之間是矛盾。蓮華生大士本身的話-以智慧為父,你必須要應用你的無上智慧。第二句話就產生出來了-以慈悲為母,你開悟了以後,你要把開悟的方法,回饋整個娑婆世界。你還要為整個娑婆世界的眾生去傳播佛法,你還要慈悲法濟世,去救渡眾生,不但要弘揚佛法,還要以無量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做為行者自己本身發出來的誓願-慈悲喜捨,這就是以慈悲為母。
所以不是你修行就是了了,你必須要把這種修行,一樣的在娑婆世界當中起作用,還要有慈悲心,這才叫做圓滿。所以蓮華生大士所講的,第一,以智慧為主,第二,還要慈悲。因此今天我們修行,每一個人都是密教行者,你不能自己管自己的事就好了,不管別人,這就是你缺少慈悲,缺了慈悲也不行。所以你完全出世好嗎?當然是無上智慧,但是入世也要有智慧,所以也要慈悲。你是一個醫生,你懂得醫術,你用你的醫術去救渡眾生,也是修行。
因此在我們僧團裡面,假如有醫生,你也可以幫助所有的僧團、幫助眾生,可以做義診。所以這個也是慈悲,也是一種修行。所以我們不能批評入世的人,但是也不可以批評出世的人,這個都是一種無上智慧,無上智慧可以講出世跟入世完全圓滿的。也可以講你修行,但是你入世慈悲,也是一種圓滿的,這才是一種無上的智慧。所以你要調整自己的心,過於入世或過於出世都是不對的,要調整自己的心,你調整自己的心,達於一種平衡的點上面,才是無上的智慧。
所以蓮華生大士所講的第二句話是「以慈悲為母」,這就是圓滿的。所以蓮師所講的話,並不偏於哪一方面,智慧裡面還是要有慈悲。沒有慈悲的話,你這種智慧,也是屬於獨慧,就是獨自的智慧。你必須要關心到整個眾生、整個社會的智慧。
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