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7日星期三
訪問蓮鳴上師——不能說的秘密
接到燃燈付於我的一個任務:即訪問正在新加坡弘法的蓮鳴上師,我心中真得爽到內傷。蓮鳴上師是真佛宗第一位開悟的弟子,也是第一位得法王袍的上師。我能訪問到這一號人物,可謂蒙師尊加持,祖宗積德。但是,這訪問若流與一般的佛學問答,未免枯燥。如果僅是公關式的提問,像上師對新加坡的印象之類的問題,這種訪問我連自己都看不下去。應該如何訪問開悟的人,才能挖到寶呢? 當然因為考慮到讀者群,不能太高格調,但又不能流於太通俗,這拿捻真讓我想到頭都大。
護持蓮鳴上師的蓮萊上師約了我到圓學雷藏寺,大家吃午飯邊吃邊聊。我發覺年僅三十的蓮鳴上師有他童真無邪的一面。他跟蓮萊上師的輕鬆對談,無形中減少了我心中的壓力。他們沒有刻意去營造一種正經八百、道貌岸然的公關形象,反而從兩人毫無造作的言行,喜戲中不失莊嚴,直讓我體會到開悟者的第一堂課:內外一如。直心無礙。
對於這次訪問的內容及方向,蓮萊上師笑著對蓮鳴上師就說了一句無厘頭的話:「要不要唱一首歌?」蓮鳴上師就回一句:「好啊,你唱我們聽。」蓮萊上師笑說:「你唱你最喜歡的歌。」「那一首啊?」蓮鳴上師問。「周杰倫的 "不能說的秘密"。」「是這樣啊。」蓮鳴上師用他很香港廣東腔的華語回蓮萊上師。
「不對嗎?剛好符合今天的話題:不能說的秘密。」蓮萊上師咪著眼笑說,語氣中強調了不能說的,還是不可說。畢竟我們都知道,師尊有交待,開悟的行者絕對不可說出開悟的最重點。這也是大家的共識。
當然,若蓮鳴上師用世尊上座的那招,「無言也無說」,蓮萊上師學迦葉尊者說:「上師說法竟。」這場訪問戲也就唱不下去了。還好,文質彬彬,臉上還長點青春豆的蓮鳴上師,非常配合我的問答,讓我能向燃燈交差,當中的應對,卻又透出了一個見過世面多年的再來人,一個年輕但又老練的開悟禪師。
「蓮鳴上師,我代表燃燈雜誌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問。」我用廣東話說:「就先談談這此來新弘法的因緣吧!」
「好的。」蓮鳴上師說:「在今年出家的第二天,就有許多寺堂的主持和堂主理事邀請我去各地弘法。當時並沒有即時答應﹐因為得先留在西雅圖受訓,所以推掉了所有的弘法邀請。受訓期間的幾個月,因跟當時還是法師的蓮萊上師同住一間宿舍,兩人很談得來。後來蓮萊上師請我受訓後到新加坡弘法,我一口就答應下來。正好東馬的蓮已上師也代表十多個堂邀請我去東馬弘法, 新加坡跟東馬也接近,所以就答應蓮已上師去東馬弘法。所以我出國弘法的第一個因緣,是蓮萊上師的邀請。」
「因為蓮萊上師在圓學雷藏寺,起初以為只是到圓學雷藏寺弘法。後來知道蓮萊上師認識堯中師兄您,師兄您也幫忙聯係其他寺堂。我心中是這樣想的。我們全部都是師尊的弟子﹐全都是真佛宗弟子。好像這次是圓學雷藏寺舉辦法會,我心中就想,大家同樣都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護持真佛宗的法會。 這不是如果圓學雷藏寺在辦法會,只是圓學雷藏寺的同門會來。而是真佛宗在辦法會﹐真佛弟子護持真佛宗的法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團結的心念在當中。如果大家都有一個團結的心念,一起來度眾,不要分你我他的時候,就不會有門戶及寺堂的觀念出現。」
「我明白當中會有很多利害沖突,好像是這個道場舉辦法會,當然費用由這道場付,我也明白誰辦法會,誰出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法會的收入及支出,這是很細節的問題。但如以同門的立場來說,我是想,不是以道場的立場來看,而是以同門的觀念來看,真佛宗的弟子護持真佛宗的法會,就是護持師尊﹐就是在護持宗派。這也是對根本傳承的護持的最好表現。所以這次來我也感謝堯中師兄您,可以將我這次的行程,能在四個寺堂,都可以普及。當可以普及時,也可幫蓮萊上師在新加坡廣結善緣。結個好的善緣的時候,每一個堂在每個堂繼續弘法去度眾生,繼續飛,大家是有一個團結的心在裡面。這對蓮萊上師長遠在新加坡弘法,我覺得會有非常正面的安排。」
「我覺得這次來新加坡師尊有很強大的加持。冥冥中安排我跟蓮萊上師一起在新加坡鋪一條真佛宗的路。」蓮鳴上師語重心長的作了個開場白。
「很感謝上師這大同的心。因為真佛宗的確很需要這團結的意識。這意識是一種我們講沒有門戶,沒有你是你,我是我的分別心。那就是大光明。」我說。
「沒錯。」蓮鳴上師說:「我們可以想一想,現時整個宗派有五百萬弟子,當中有土地公,有往生的弟子。我們明白當中不是全都是人。但裡頭也是有很多是人。如果五百萬弟子在每一個國家全是一條心,是護持宗派,而不只是護持某一個堂,某一個機構時,我們這宗派就可以很強大去發揮力量出來。這份團結﹐我相信是師尊很希望看到的成果。」
蓮鳴上師講完這番話,現場的蓮萊上師,我及負責攝影的陳師姐不約而同的都靜默無聲。過了好幾秒,我才打破沉默來感謝上師可以在訪問開始時就提到這個重點。
「這個重點是我們宗派目前需要重視的,我們的宗派內部會強盛起來。因為人的心就會有一種凝聚力,大家有一個共識,「一個師尊,一個宗派」,堂與堂之間,寺與寺之間就會互相護持,著重看優點,人性方面的事自然就會淡化了。」
「我明白每一個堂與每一個堂都有它的長處與短處,利與弊。有很多堂為了普及不同類形的眾生,他們會有他們某一個特性。比如圓證堂可以在時輪金剛大法會,連同其他堂的義工,將一個這麼殊勝的法會如此完整圓滿的表達出來,不論是接待,還是整個法會的流程,都做得很圓滿。行動上證明他們在弘法上是完全成熟的。所以真佛宗在新加坡能有一班對整個法會流程如此掌握圓滿的人才在此,我覺得這是新加坡的福份。雷藏寺新加坡我跟他們接觸過,我覺得他們的理事結構非常之好,並且有圖書室,做得整整有齊,可以將師尊的文集推廣出去。還有真佛報等,可以將宗派表現出是一個有層次,整齊的代表。獅城雷藏寺我就覺得它非常成功。它普及到很多年輕的一輩。這是我們其他寺堂可以學習的地方。圓學雷藏寺它本身的人際關係就非常之好。我覺得他們普及的眾生,我覺得是朝著不同的方向走,適合不同的眾生的需要。所以當你在不同的眾生的需求底下,出現很多不同類形的雷藏寺去適應不同類形的眾生,去接受不同類形的眾生。但大家朝的目標,都是根本傳承上師的這一條道路。」
「當然在成佛這條道路中間當然會出現人際關係的磨擦。或一些利害關係的磨擦。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無論在寺廟一樣,或出外工作也是一樣,其實人與人之間,最主要的是包容,和互相的尊重。只要是每一個寺廟,每一個人與人之間,是充滿了包容、尊重、忍辱和慈愛,我覺得可以將這宗派好好的發揚出去。將來的真佛宗我相信是更加光明的。」
「每一個寺,每一個堂,都有它的特長及優點。當然我們不能說它沒有缺點。但我覺得這都是因緣。它如果有這樣的因緣度年輕的一輩,所以就會往這條路線走。這不代表它往一條路線走的時候,就無法圓融另一條路線。這只不過是因緣的問題。所以當不同因緣和度眾路線在一個這麼小的新加坡有四個這麼大的道場,只要團結起來,它的心力是可以很大的。」
「可以跟我們談一談出家後的生活?」
「西雅圖是一個很好的雷藏寺。裡面的人都很好。應該這樣說。在每個地方,都有它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說人與人的相處,大家都由不相識的地方,去到同一個地方一同生活,一同共事。大家每一天都會面對面。如男生宿舍,從早到晚都會見到面的。大家開始時不熟,來自的環境,大家的習慣,習性都不同。突然之間在一起,如果只是上班的幾小時還不成問題。如果是長年累月的相處共事,很容易就會產生磨擦。這是任何工作場所都會發生的事。其實這也是個練習,修行忍辱的地方。你要走出家這條路,你就得準備修忍辱。別人講你,也許不是無緣無故的。別人講你,真的是從他的角度去看你,當看到你有問題,令到他很不舒服。所以他才會講你。」
「當一個人講你的時候,也許很多人也有同樣的感受,只是他們並沒有講出來。這個時候,你本身就須要檢討自己的言行了。是須要改進的。當你自己不圓融,又如何圓融其他眾生呢?」
「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已經有修行的人。如果我們不能彼此的圓融,互相的忍辱及尊重,來到出外弘法度眾,我們面對的,很多不是一般有修行的人。我們應該如何圓融他們呢?所以忍辱波羅蜜是非常重要的。西雅圖是一個很好的雷藏寺,每一個修行人都是很優秀的修行人。只是因為大家的習性還在,當在一起相處共事時,就很自然會出現小小的,不必要的磨擦。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說的好。」我暗暗佩服。一語就道破我,還有他人的修行盲點。我得好好反省反省。
「我出家後是在密苑上班,就是新的宗委會辦事處,不是以前的密苑。那已經是改為佛青師姐負責的盧勝彥佈施基金會的辦事處。我出家前的一段時間是在密苑幫忙回信,也認識了很多人。大家對我很好,把我當自己人般傾談。」
「上師您在回信時會不會看到很多人的煩惱呢?因為很多人的隱私,會寫在信上,請示師尊,請師尊加持。」我問。
「信通常分幾種類,好比是求財,求姻緣,求身體健康,求超度,問事等等。問事中很少會有問佛法的。真的很少。也有求符的。其實每次看到很多這類的信,看到他們形容他們的慘況,你會覺得他們很可憐的。如一名癌症末期的病患,家中還有幾個下孩子要照護,又是單親。這時你的大悲心會生起來。你會想,他往生後,小孩子又有誰會照護呢?他擔心的不是他自己的生死。他擔心的是他的小孩子。當時我完全感受到眾生的苦。眾生的痛苦在那裡。我每一天回信時,都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在西雅圖的五個月,每一天都會看眾生的需要及他們的痛苦。你說心態能不能平衡?所以調心也是一個功課。看到人生的灰暗處,會知道人生生老病死不會因年輕而避免。很多求治病的都是年輕人。患癌症很多是年輕人。我覺得癌症這問題已經越來越年輕化。生老病死已不是老人面對的。年輕人一樣有這問題。這已不是僅僅是財色名食睡的事,或工作上的煩惱。可以看到眾生的煩惱是窮出不盡的。有的是今天不知明日事,上有生病老母得照護,自己身體也不好,小孩得照護,工作又不穩,求助無門,寫信求師尊加持的。這些信,會讓人產生很大的慈悲心出來。產生一個度眾生的心出來。我覺得在那裡受訓的上師,可以提升自己的大悲心,真正知道世人究竟須要什麼。」蓮鳴上師說。
「有人會懷疑上師開悟之後有沒有跟您出家前的師姐談到您開悟的內容,可否為我們澄清一下。」
「我沒有跟我師姐說任何開悟的內容﹐也不會跟她說。」 蓮鳴上師說 : 「我師姐皈依師尊有二十多年。是一名老弟子。我皈依十一年。她本身是一位很實修的人。她的智慧也是很高的。我絕對沒有跟她提及開悟的事,她也從來沒有套話,或問過我禪宗公案的事。她全是自修自參。如果她參破禪機,也是跟我無關的。我必須如實的說,她的證量及悟境並不是因為我的關係。我對根本上師也是如是說,我沒有跟我師姐說任何開悟的內容。」
「有傳言上師去年答應出家時您師姐是哭著跑出密苑的。是否有此事呢?」
「當我聽到這謠言時也很驚訝。我們當時是笑著從密苑走出來的,因為我們很高興能跟師尊合照,求法,求灌頂。談到我的出家,當時師尊一開始並不是問我會不會出家,而是問我如果出家﹐那我師姐怎麼辦? 當時我師姐連問都沒問我就回師尊說,我出家是沒有問題的。她就很開心說她完全沒問題。直到我們離開密苑時師尊還是問了一次我出家的事,我師姐還是回師尊說沒有問題。在同修時,師尊也再問多一回,我師姐亦是說沒有問題。所以什麼我師姐是哭著跑出密苑的謠言﹐實在不可信。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師姐便沒打算要有小孩,因為我師姐一直感覺我是會是出家的人﹐所以師尊問我的時候﹐她並不驚訝。她自己也打算走修行這條路。當然修行並不一定是出家,因為出家也得看因緣的。」
「所以我跟我師姐說有謠言說她是哭著跑出密苑的時候,我師姐還說,有沒有搞錯!她是笑著支持我出家的。」
我接著問:「一個開悟的人,自然就沒有了對有與空的執著。可是我們人間還是有兩邊的,有相,有煩惱的。需要上師去處理的。想了解您是如何用您的開悟,在日常生活中把開悟的智慧運用出來 。」
「其實悟後起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把開悟的智慧運用出來,是在你每一個念頭。我們明白到我們的念頭是有思想的。沒有思想的就如同草木石頭。如果沒思想可以成就,石頭早就成佛了。如果吃素可以成佛,那牛羊馬早就成佛了。我們有念頭,有思想,有我們的人際關係。有我們認識的人。我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不能夠見到人不打個招呼,不能夠說根本沒有看到前面這個人,無來無去,不用打招呼,躲在房裡不出來。這就是邪見。你必須要在自己的修行裡注重自己每一個念頭的貪瞋痴。當然每天須要修上師相應法和本尊法,祈求佛菩薩的加持,令到自己習性的種子得到薰習,成為清淨。我們每一天都要祈求根本上師的加持,本尊的攝受,和護法的護持。這三樣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注意自己的念頭是清淨的。你說的話也是清淨的。我們所想,所說,所行,要做到思無邪。思無邪,就不會有貪瞋痴。」
「每個人都有他的習性。開悟者也有他的習性,不能一下子就根治。如十地菩薩也有他的塵沙惑。除非是達到成佛的究竟地,習性還是有的。所以在修行裡,除了修外法內法,我們內在的修行,就是注重自己每一個念頭,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守口如瓶,護意如城,如此護持我們每一個正念。當你每一個念頭都是清淨時,你就是清淨的佛。很多人問我,什麼是正見。我的回答是,你只要沒有邪見,你就是有正見。」
「上師可否談談開悟前後對佛法的看法和心得?」
蓮鳴上師說:「記得2006年我寫了篇文章參加燃燈的寫作比賽得了第一名。我記得堯中師兄您是第二名。我也因此跟您結下一個緣份。我當時花了很多心思寫那篇文章,也自覺寫得不錯。那時我覺得我懂得佛法。以前我看圓覺經我覺得我看的懂。我在悟後,經師尊印證之後,再看圓覺經,我發覺我以前其實是不會看圓覺經的。再看金剛經,也是發覺我以前原來也是不會看金剛經的。」
「上師,我這裡剛好就有一段圓覺經的經文,想跟上師您分享。佛在圓覺經說的:「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具是梵行」很多解說經典的法師大德來到這一段往往沒法講的清楚。他們不知佛陀究竟在講什麼。」我說。
「這行字是在講一如。」上師直道:「圓覺經是一部非常殊勝的佛經。它講的佛法全部都是了義的。經中有好幾位菩薩問了佛陀很多的問題。是問佛什麼問題呢?是問佛的因地。什麼是因地?就是成佛之前所種的因。到底種了什麼因而能成佛?菩薩問的是這件事。佛陀就隨每一尊菩薩所問的問題而作開示。令我最深刻的是金剛藏菩薩所問的問題。問題是問,如果眾生本來就是佛,佛是沒有煩惱,沒有無明的,而眾生卻是有煩惱,有無明的。那又是以何因緣故,佛由沒有無明的佛,變成有煩惱無明的眾生呢?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佛是何時由沒有煩惱無明,變成有煩惱無明的眾生?這是何時的事。佛是常住金剛三昧大定,是涅槃的大定。你不能說佛有隔陰之迷。所謂菩薩尚有隔陰之迷,但佛沒有﹐佛沒有迷。第三個問題是說,如果這情況是存在的,為何又說眾生本來就是佛呢?」
「佛回答金剛藏菩薩是說,因為你的知見尚未具足,當你尚未證圓覺,就談這問題,你就無法了解這實相。這裡的圓覺,不是指緣覺聲聞的緣覺。這裡的圓覺是佛的真如佛性。因為你無法了解佛的圓覺性,所以才有這三個問題,所以佛說這並不是正問。因為問者的見已有偏差,但我們知道,所有眾生都存在這三惑。我以前讀到這章,讀到佛回答金剛藏菩薩的問題,自己覺得自己了解佛在講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己是不了解的。原來佛法是很廣大,很深奧的。」
「對了。如我沒記錯,上師在開示提到佛性時,談到我們佛性如果是用在不好的地方時,就是貪,瞋,痴。但佛性依然還是佛性。我想這觀點一般人是不會這樣看的。他們會把佛性分一邊,無明擺另一邊。」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看。六祖壇經裡面有講,本性是不曾離開過你的。你做的一切都具足你的本性的。因為你有你的本性,所以你能行萬法。萬法當然有所謂的正法、邪法。有貪瞋痴的,也有戒定慧的。無論你做的是貪瞋痴,或戒定慧的,都離不開你的本性。所以我們說,煩惱與菩提相同,因為它們根本不離你的本性。」
「也有一種說法。煩惱與菩提還是落兩義,菩提本身是相對的概念,如輪迴與涅槃同道、眾生與佛無別。這些字眼不用又不行。請問上師您是怎樣看呢?」
「其實這些字眼是可以不用的。」上師明白我的問題後馬上就切入回答:「正所謂迷的時候有此岸,有彼岸。覺的時候並無此岸,也沒有彼岸。其實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會用上如四種涅槃啊,或者是輪迴啊,涅槃境界啊,或金剛大定啊,四禪八定啊,或你會說有相無相,講很多這一類的字眼。其實真正來講,是因為眾生沒有一個入手的地方。你必須要有一個入手處,讓他們能接觸到佛法。當他們達到最高的境界時,法尚須捨,更何況非法呢。他會明白到此岸是根本沒有的。所謂的彼岸,其實也是沒有的。六祖壇經也有說,執著,即生此岸。離開執著,即名彼岸。其實他所說的彼岸,即是離一切執著的意思,心量廣大如虛空,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上師您在開示的時候提到我執。」「是啊﹐果汁啊。」蓮鳴上師開了我一個玩笑。「是啊﹐果汁。」蓮萊上師跟著玩起來。因為蓮鳴上師的發音,我執聽起來就像果汁。笑歸笑,我還是拉回正題:「就因為這個我執,產生了種種煩惱。因為這個我執,看不到真如實相。回到這個我字。佛陀出世就講過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師尊也在“以我為本位”篇寫過:“我即「無我」,不取「無我」。所以這個我字可以是我執的我,也可以是唯我獨尊,代表實相的我。請問上師,這個我,如何說才圓滿?」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要講,可以講得很長。但也可以以幾句話來講完。」蓮鳴上師停了半拍,就說:「我記得佛教裡有句話,一佛一世界。一娑婆一釋迦。就是說每一個世界只有一尊佛,並無二佛。很多人攻擊真佛宗,批評蓮生活佛是佛時﹐批評師尊成佛時,就搬出這一佛一世界的話,來說這世界除了釋迦牟尼佛外,直到彌勒佛出世,是沒第二尊佛的。其實如果是這樣子,我們還修行什麼呢?不如等到彌勒佛出世,龍華三會,一個唯識大神變,我們全部都成究竟佛。其實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跟這一佛一世界,其實是沒有矛盾的。每一個人的本性,就是他心中的法身佛。修行開始時表現出來的是外相分。之後我們會有內相分的修行。其實當你摸到東西的時候﹐真實的你是摸不到東西的。你看到東西的時候,你其實沒有真正看到東西。你所看到及觸到的﹐其實是內相分的出現。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本性,有他自己的本佛,他的真如。他們這清淨的法身佛就是他們的真佛。在他們的世界裡,是一佛一世界的。在達摩論裡說明所有性,即是自性。所有佛皆是自佛。你看到的任何一尊佛,都是自性的顯現。其實真正的佛是唯我獨尊的。在每一個世界裡,一佛一世界,在你的世界裡,是一佛一世界的。就是你的法身佛。所以並無二佛。但世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會起譭謗。」
「所以世人的我,是有分別心的。」我自言自語道。老實說,蓮鳴上師的話有點深。不過我會慢慢消化。上師還補充一句:「你看到的佛,都是自佛。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自性的顯現。深入的說,就是你有你的本性,我有我的本性。他有他的本性。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本性。所以是一佛一世界。」
「你是你的佛。你是你的佛。你是你的佛。」上師重覆說了三次:「密宗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你就是佛。所以密宗已經很圓滿的將禪宗講了出來。只是世人不明白,甚至批評密宗是邪淫的宗派,這其實是他們不了解密宗。密宗不單是了義的法門,它還有方便世人的法門。因為並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可以參襌及修禪宗的。不是每個人都是大根器可以馬上開悟的。他們需要很多入世的法門。我們知道佛法是可以講得很深奧,但並不能解決一些人當前飯碗的問題。對這些人來說,你講佛法講得再好再深,也是沒用的。所以我們必須用入世的法去解決他眼前的煩惱。密教有財神法,家庭有問題時我們有有敬愛法,患鬼神病的我們有降伏法,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入世法門,去幫助不同的眾生,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不能因為密教有入世法,就說密教是不圓滿不了義的法門。所以批評密教的人是因為不明白密教才會有這樣的誤解。」
「說得好。」我聽了很有同感。「再談點禪修的東西。很多人常口頭掛上無啊,空啊的話頭,也把空性解讀為無記空,斷滅空之義。很多入了頑空,對空的本質產生誤解。也認為無念就是一個念頭都沒有。上師可否為我們講一講您的看法。」
「好的。當你分別一個人是善與惡時,我們明白已經落入兩邊了。同樣當你分別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對與錯,黑與白,也是落入了兩邊。當一個人在行動上表現出善與惡時,已經是做了善與惡的兩邊。當一個人在修行有與空的時候,其實他也是落入了兩邊。因為他在行為上,或是參禪,或是入定,他將他的無記空,就是無想定,就是無思想,百念不生的狀況,空心去靜坐,就進入了無記空。所以當你的行為表現在善惡,就落入兩邊,同樣的,透過禪定表現在空的那邊,就是落入了空。有思想的,就在有那邊。其實有與空還是兩邊。這同善惡,正邪,黑白的兩邊是沒有分別的。所以很多人是落入了頑空,因為他覺得,我必須要在完全沒有思想的情況下才能證悟到空性。他認為,如果沒有思想,沒有念頭,那貪瞋痴就不會生起。就這樣他不會想做任何事,也不願離開空的境界。這時,他就落入了我們所講的頑空。他不能明白貪瞋痴其實也是佛性。他不能明白貪瞋痴﹑淫怒痴皆是梵行。這就是維摩詰所說的淫怒痴性即是菩提解脱。他不明白這都是佛性,僅想在禪定的空裡長住。我們稱之為頑空,在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就是天界裡面其中一個愚痴。」
「天界有分慾界,色界,無色界三天。其中就是講貪瞋痴三界。這空的愚痴,就是痴的表現。」上師深入淺出的為我分析:「那入禪定到底有沒有念頭呢?其實是有的。師尊在三昧地時見到達摩祖師時,他們的互相的對話,師尊也是思考後才回答的。這可以證明,入三昧是有念頭的。我們的思想本身是一個功能。你不能斷絕我們本具的功能,去追求一個斷滅念頭的修行方式。我們所說的無念,是本來無念。你的佛性,你的真如,是無念頭。所以才恆而不審。不審察的意思就是不會起念頭去想東西。師尊有篇文章是「見聞覺知與非見聞覺知」,文中說明你不能以斷絕所有念頭來變成為這個真如。妄念永遠是妄念﹐真如就是真如﹐妄念因不會斷絕所有念頭而變成真念。因為這個是有生滅的身體,是有生滅的念頭,因為有生滅的,就不是真如。真佛經裡說的無念是正覺佛寶,是因為真正的無念,是你的法身佛。我們以我們的法身佛為真佛。」
「上師想不想談些禪宗公案?燃燈方面有提議我可以往公案請上師您分享您的見地。」我說。
「其實每一個公案是開悟的禪師開悟的剎那間,最精華的記錄。很多人看公案,去思考公案的內容,卻忽略了那個禪師在那公案之前所下的功夫,其實是很多的。比如說我之前在開示的時候提到的七勝財,就包括了很多供養諸佛菩薩,很多的福田,很多的資糧道,很多的加行,懺悔,對根本上師,也就是他們對他們的禪宗師父的淨信,有很多開悟之前的功夫是落實在資糧道跟加行道。直到開悟剎那間,公案才將他們開悟最重要的那段記載下來。很多人看到的是禪師開悟的剎那間,但沒有留意到開悟者開悟之前所做的準備功夫。有人常說公案怎麼看都看不明白,當中也有幾個原因。一,是他缺乏了一個因緣。二,他無法體會當時的情況。另外是公案有時不是直講。它有時是用隱敝的方式手法引出一些東西來。有時是打人,罵人,推人下水,或叫你的名字,你轉頭,問你是誰。用很多手法引發一樣東西出來。那就是覺悟的悟境。是那個人自己產生了悟境,而悟入。」
「悟境之前他必須有的是一個疑團。如果他本身沒有一個修行參禪的疑團,他不可能因一個悟境就能將一個疑團打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你的疑團越大,你的開悟就可以得到開悟一片片。你的疑團小,你所悟到的就會很片面,是不會連貫的。如果你沒有疑團,只是讀那公案到底是講些什麼,你得到的只是思維上的理解,你並不能真正了解公案的內涵。所以我們看公案之前,我們自身的修行很重要。比如說你要懂得看話頭,參話頭。懂得如何增長你的疑情。在你疑情很濃厚的時候遇到善知識,幫你打破。其實到頭來還是你自己自悟自證,而不是別人給你開悟。是某個因緣之下你自己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騙不到人的。」
「上師,想問您,在您本身開悟之前,您是否有經過種種小悟,大悟,或有時認為自己已開悟,但後來發覺還不是,過程之中直到一天您開悟,自己知道那才是真正的開悟,有這情況嗎?」
「有。有的。」上師回答:「師尊也有在他的文集提到他無數次的小悟才完全明白。有時我們認為這個悟就是了,但經過禪宗方面的考驗,審察,發現還不是。直到你真正見到,明白,這個錯不了,就得找明師印證。很多人認為自己已開悟,很多人認為自己佛法高深。那為什麼我們需要明師呢?其實是這樣﹐在律宗有傳你戒律的律師。密教有傳你密法的上師。淨土宗有傳你淨土十六觀的師傅,傳你淨土宗的正確觀念。禪宗有禪師為你印證。所以我們需要像師佛一樣的明師﹐為我們印證。如果沒有一位禪師為你印證,你自己認為自己開悟,自己已明心見性,那是您自己的因緣的。」
「有人說,開悟有明心的開悟,見性的開悟,還有就是開悟本身。請問上師對這樣的區分有何見解?」
「是這樣的。在六祖惠能的時代,是沒有所謂的破三關,即是初關,重關及牢關。牢關的另一個名稱叫祖師關。也稱西來意。在六祖惠能的時代是沒有這三關的。是六祖之後才慢慢出現這破三關的情況。這個原因是因為被印證的禪師,他們所悟到的,深淺不一。才慢慢出現這破三關的情況。所以你問我開悟一片片,小悟,或開悟的不完整,有此事否。從總相智來講,你悟到了總相智,即悟到真如佛性的中心,這總相智是不會錯的。但如果你在別相智那裡到底悟到多深,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當你問到開悟的深淺,我跟你說是有深淺的。但是從總相智來說,大家悟到的是同一個。」
「是不是說,明心,見性,還有開悟本身,講的是同樣的東西?」
「不是。」上師停頓一下,說:「微細的去分﹐它們並不是同樣的東西。密教有密教見性的方法﹐禪宗有禪宗的方法。就禪宗來講,它分成五個宗派,即臨濟、曹洞、雲門、法眼、溈仰。一花開五葉就是講這五個宗。如果明心,見性,開悟是全都一樣的話,就不會分出這五個宗派。因為對於這三點,他們之間是持不同微差觀點的。同時他們在接引眾生及度眾生的手法上也有些不同。比如臨濟就回用到棒喝的方法來接引眾生。曹洞就會用較為理論,解釋的手法,令你明白到整個流程才引入。這五個宗派除了接引眾生的方式不同,他們對明心,見性,開悟這三者的認定也不盡然相同。但裡面講的總相智,別相智和一切種智還是相同的。」上師為我分析。
「我們知道臨濟義玄禪師的棒喝來自他師父黃檗希運禪師。他三問被黃檗希運禪師三打。除了用喝之外,臨濟禪師還有三玄、三要等方便設施,以接引不同眾生。三玄三要即句中玄,意中玄還有體中玄這參悟指標。禪宗也另有十牛圖給後人一個參悟的指南。請問上師參悟一定要這樣按這指南走嗎?」我問。
「不一定的。十牛圖是中國佛教禪宗修行的圖示,由未牧到雙泯﹐來完成整個次第。無可否認,每個人的成佛的過程不同。講的就是菩薩五十二階位,或十地菩薩的區分。就以觀世音菩薩來說﹐觀世音菩薩從初地直跳到第八地之不動地,中間的全由上師(千光王靜住如來)的加持力及大悲心就過去了﹐就頓超了。這己經否定了你剛才問的,參修是否一定按一種指南來做。不是的。有的人禪定力量比較強,有些人修密法如持咒,或做護摩的力量很大。有的人福份很大。憑著個人不同修行的緣份和途逕,在修行上會用不同的法門去切入,所以他們的軌道也就不相同。比如一個福份很大的,如黃財神的,他就會用福份,廣結善緣的福份來進入菩薩道。羅漢,或很多小乘的人會用禪定的智慧,來進入菩薩道。這兩者的情況已不相同。所以這些指南不是一定的。它會隨著不同的人,不同的因緣應驗。所以佛家有說,法無定法,契機則宜,就是這個意思。」
「上師您有在開示的時候提到「其力未充」這四個字。我想說,今天隨時上網都可以讀到很多禪宗相關的資料。很多公案,也會遇到很多人能隨時引經據典,他們也認為看得懂公案,懂得這佛性。都開悟了。他們的知識也提升很多,方便很多。但是上師點出了這句「其力未充」,其實就是說,他們尚未了生死?」
「這樣說吧,「其力未充」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上師一臉嚴謹說:「當有人開口閉口總是一切皆空的時候,你只須問他,即然一切皆空,那你是什麼?當他說自己無生也無死的時候,你問他,那你現在的生死是什麼?在佛法網絡上,有很多人的佛法知識是很充實的。他們講經說法,說得很好。你要我這樣引經據典的講我也可以做得到,但空講經典,實際的益處是沒有的。因為這僅僅是口頭禪,並不是真正的禪﹐並不是真正的空性。你並沒有如實的去了解到你所講的無生無死。你沒有如實的去了解為什麼是圓覺經講的煩惱即菩提。你並沒有如實的去了解真如佛性何以能恆而不審,而何以你的行為,就不是恆而不審。你跟真如的關係是什麼?你既然說我就是佛,那佛有沒有煩惱呢?佛有沒有無明呢?佛是無煩惱,無無明的。可是為什麼你卻還是有煩惱,有無明呢?這許多細節還是要我們去參,去悟,去印證的。」
「所以這網上可以得到很多的知識,但如果沒有去參悟,去體會,去運用的時候,你只要問他幾個問題他就答不出來了。所以現在為什麼師尊要我們寫幾個字射箭,是因為你必須得到師父的印證。自己講自己了不起的,或講自己已經開悟的,恭喜你。但如果,我是說如果,你所悟到的是錯的話,那個時候師父百年歸去,你找誰給你印證呢?這是最大的問題。所以趁師尊現在還在的時候,必須努力去參,努力去悟,求師尊指點和印證,才是明策。並不是說行者覺得自己已經開悟了,但給師尊印證時卻否定了行者的悟,那豈非很沒面子?如果行者認為自己開悟了,根本不須要師尊印證,其實這就是邪見!是自我執著自己面子的問題。這就不對了。」
「你為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而是為了自己的慧命。自己的慧命比一切還來的重要。我們不能用自己的面子去賣人情。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比你自己的生死大事更重要。你必須很如實地將自己的生死問題了決。去正視你開悟的問題。不能拿自己的生死來開這個玩笑。所以﹐「其力未充」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行者如實地面對自己的生死問題﹐很努力的去修行,努力的參悟佛法﹐才是如法的。」蓮鳴上師語重心長的結束他的回答。
「感謝蓮鳴上師。希望這篇訪問能利益許多人。」我感恩這法緣。
後記:
訪問蓮鳴上師是個愉快的體驗,主要是上師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包括法會的開示,給人一個很鮮明的印象,就是平時的他一點架子都沒有。 但上師來到說法開示時,他的莊嚴相就顯露出來了 。我看到他輕鬆的一面,也看到他是一個很有耐性,很仔細對法義講解清楚,只希望能為眾生做多點什麼的一個修行人。他從頭到尾沒有表露一絲的不耐煩。是自然不造作的,溫和的,說話思路清析有層次的一個人。他笑起來很真誠。
從他身上顯現出的一個行者該有的風範,讓我反省到自己言行上的缺失。這點我會懺悔改過。蓮鳴上師在新加坡辦法會,破天慌沒有義賣,沒有設功德主,這舉動能得到圓學堂主的配合,在在顯示出這位上師,是依平等心,慈悲心去落實其開悟和修行。我跟蓮鳴上師談到他喜歡吃什麼時,才嚴謹的臉,馬上就變成一個跟蓮萊上師鬧著玩的大孩子。為了方便一些想供養上師但有不知上師飲食口味的同門,我請上師分享他的飲食喜好。原來他超愛吃日本魚生,但不喜歡吃中式的蒸煮魚。愛吃辣,甜辣那種,四川辣則一般,但法會前就少吃。也愛印度咖哩。也很喜歡吃麥當勞。喜吃鹹酸菜,白菜,炒菜心,一般肉類都沒問題,平時喜吃豬楠肉。他說他也吃糖果,但師尊不喜歡人吃太多糖。上師說完,又大笑了起來,我被他的笑感染,也跟著笑了。
一個大成就者,人生道上必然有大雨大風。我們因為有師尊的大日,再大的風雨,也會過去的。我想在此祝蓮鳴上師,弘法度眾覺行圓滿,早日證道成佛。
【蓮花堯中 整理】
【摘自燃燈雜志】